“法官,俺那800头牛要是没人管,不出半个月就得饿出问题啊!”法庭上,刚领了缓刑判决的黄某急得直搓手,黝黑的脸上满是焦灼。
黄某是湖北广水人,但在河南省确山县扎下了根,他苦心经营的养牛场,承载着全部身家和生计。2025年7月28日,因犯交通肇事罪,他被广水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。当黄某得知在缓刑考验期一年内,不能离开广水市,并且每周要按时去司法所参加教育学习时,他完全慌了神——确山养牛场这个巨大而又脆弱的生命系统,离开了主人的悉心照料,眼看就要彻底“停摆”。
面对如此急迫的现实困境,承办法官并非简单以“法不容情”回应,而是敏锐地察觉到:法律的威严不能失,但也不能让一个家庭的生计就此垮掉。
“你先别急,我来协调看看。”一句简单的承诺后,法官立刻联系确山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,详细说明了黄某的特殊情况:他长期在确山县生产经营居住,养牛场完全依赖其运作,800头牛亟待照料……电话两头是耐心的沟通,是温情司法的传递,是尽力商榷能否将黄某的社区矫正执行地变为河南确山的人文关怀。
法官的一通电话,一场跨越两省的司法协作迅速启动。确山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随即派员到了黄某的养牛场,看着几百头壮实的黄牛在牛棚里踱步,哞哞叫声此起彼伏。一切都在印证着黄某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工作人员不禁感叹:“确实是离不开人,这养牛场真是他的命根子。”很快,确山县留庄镇某村委会为黄某出具了从业居住证明,司法局同意接收黄某在确山县进行社区矫正,流程在温情与高效中运转,变更手续顺利办妥。
尘埃落定,法官的电话那头传来黄某抑制不住的哽咽:“谢谢法官!俺这就回去喂牛,保证好好改造,绝不给你们添麻烦!”
如今,黄某已安心回到确山县的养牛场,在居住地依法接受社区矫正。牛栏边,他忙着添料喂水,看着牛群吃得饱、长得壮,那个曾因主人“缺席”而弥漫焦虑的养牛场,也重新被平稳的劳作声填满,铡草机的轰鸣,混合着牛群满足的咀嚼声,奏响了一曲生计复苏的安稳和鸣。
谁能想到,这场让牛群免于饥饿、让家庭免于破碎的“拯救”,起点仅是法官的一通电话。
一通带着温度的电话,一次跨越地域的矫治地迁移,既守住了法律的刚性,也解开了生计的困局。它让牛有人照料,让人有路可行,在司法实践中写下了“法理”与“人情”双赢的温暖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