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加强“诗香扬廉”文化品牌建设,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,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底线,7月2日,广水法院组织党员干部到广水市杨涟纪念馆警示教育基地,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。
杨涟介绍
杨涟(1572年7月10日—1625年8月28日),字文孺,号大洪,汉族,湖广应山(今属湖北广水)人。明末著名谏臣,东林党人,“东林六君子”之一。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,杨涟登进士第。初任常熟知县,举全国廉吏第一,入朝任户科给事中、兵科给事中。明神宗病危时,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(明光宗)进宫服侍神宗。光宗即位后,他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。光宗病重时,杨涟上疏力陈其过失,得以获光宗召见,受顾命之任。李选侍在光宗逝世后,欲挟太子朱由校(明熹宗)把持朝政。杨涟说服朝臣,挺身而出,闯进乾清宫,拥熹宗即位,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,安定朝局。累迁至左副都御史。天启五年(1625年),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,被诬陷受贿二万两,历经拷打,惨死狱中。崇祯元年(1628年),杨涟获平反,追赠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谥号“忠烈”。有《杨忠烈公文集》传世。杨涟终生致力于争“红丸案”、“移宫案”以正宫闱,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,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
在杨涟纪念馆内,大家紧跟讲解员的步伐,依次参观“家乡情怀”“常熟岁月”“朝廷风云”“光耀千秋”四个展区,并不时驻足仔细观看杨涟书信和历代名人对其评价。一张张详实的图文,一个个生动的视频,让大家详细了解了杨涟跌宕起伏的人生,大家纷纷被杨涟勤政为民、清正廉洁的品质深深感动。
随后,大家来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,重温了党的百年奋斗,深刻感受到党中央从严治党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。
参观学习结束后,干警们纷纷表示,此次教育活动收获颇多,思想受到洗礼,今后会传承发扬杨涟公而忘私、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,坚定理想信念,用“廉心”守“初心”,更好为民服务。